中新社北京3月25日電 題:華人畫家葉星千:從木雕師到畫壇一匠的從藝人生
  作者陶煌蟒
  “其實藝術家創作每一幅畫,都要像談戀愛一般充滿真誠,這樣的作品才會打動人心。”這是旅法華人畫家葉星千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過最多的話。
  葉星千出生在浙江溫州的一個雕刻工藝世家,外祖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雕刻師。五六歲時,葉星千就開始學習木雕工藝。在他看來,正是由於木雕所需的工筆技藝,給後來的繪畫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982年,19歲的葉星千來到既陌生又充滿期待的城市——法國巴黎。此時,一心只求雕刻藝術的他,卻陰差陽錯地走上了繪畫創作這條路。“那時中國的傢具在巴黎很流行,漆畫師要求量大,而雕刻和繪畫都是相通的,為了生活得更好,我轉向了繪畫。”
  在不斷進行超負荷創作的同時,初入繪畫領域的葉星千開始花大量時間與精力流連於巴黎的各大博物館及畫展。對其而言,繪畫是一種興趣使然的事業,他樂此不疲。
  “這就好比談戀愛,只要你真心喜歡對方,即便凌晨5點起床,你也會甘之如飴。”在創作之餘,葉星千還幫人設計服裝和LOGO,他認為,藝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這些“零工”都是藝術創作的一種表現形式,對後期的繪畫也大有裨益。
  1990年,初露頭角的葉星千帶著其在法國打拼的一眾“成果”,首次以旅法華人畫家的身份來華辦畫展。他說,不論畫作好壞,他只想把這些年在法國的所做所想與國人分享,把法國的抽象派藝術介紹到中國。
  可面對國內參觀者褒貶不一的聲音,葉星千興奮之餘多了一份擔憂。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有一位觀眾看了我的畫作之後,說了句‘這畫的是什麼東西呀’。”葉星千回憶,能在上海美術館辦畫展並得到專業人士的贊許已然是一種榮幸,可自己又擔心國內參觀者對法國文化與社會環境不瞭解而無法接受其作品。
  1991年,經過9年的苦心創作,葉星千在一次畫展中成功賣出了人生的第一幅畫。讓他欣喜的並非所拍金額的多寡,而是一種被“請入殿堂”的滿足,一種心靈的共鳴。
  “一個畫家不能把‘能否上拍或者拍了多少錢’作為自己的終極目的,而是要有敢於不斷否定自己的勇氣,這樣才可以創新。因為藝術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受歡迎和不受歡迎。”
  如今,面對愈加開放的中國,葉星千早已沒有“不被接納”的擔憂。相反,經常穿梭中法兩國辦畫展的他更加相信中法藝術交流的前景巨大。因為在他看來,中法兩國都具備歷史悠久與文化博大的特點。
  創作中,葉星千更註重融合中法兩國的藝術精粹,使作品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極富個性。
  “我在畫油畫時,不經意的會運用中國的雕刻筆法。在畫水墨畫時,又總會把油畫的色彩添入其內。其實,國畫和油畫都是抽象表意的,只是不同地區的符號各不相同而已。”葉星千最後說。(完)  (原標題:華人畫家葉星千:從木雕師到畫壇一匠的從藝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mitc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