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邛海濕地 鄒森攝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精心打造,12月22日,西昌邛海濕地五、六期恢復工程“夢尋花海”、“夢回田園”濕地正式開園。這兩期濕地面積一共1.3萬畝,加上之前已經建成的邛海濕地一至四期恢復工程,整個邛海濕地面積超過2萬畝。從空中俯瞰,一至六期濕地圍著邛海連成一圈,像是為邛海戴上一圈美麗的花環。邛海水域面積也恢復至38平方公里,邛海濕地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濕地。
  “夢尋花海”、“夢回田園”濕地,是西昌市委、市政府貫徹涼山州委、州政府“生態立州”、“建設現代化生態田園西昌”戰略部署的又一重大舉措,這也是西昌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重要事件。其規劃設計在繼承前四期濕地的成功經驗上,更加突出自然性、生態性,堅持“去公園化,生態性、景觀性和功能性有機結合”的理念。
  “看完邛海濕地景區,兩個字可以形容:‘驚艷’!”12月20日,游覽了整個邛海濕地的成都游客對此贊不絕口。時下,從北方飛來邛海過冬的紅嘴鷗、野鴨等候鳥開始成群結隊,在濕地築巢、覓食。燦爛的冬日暖陽下,身在邛海濕地,沉醉於此,宛若回到夢中的田園水鄉。
  “夢尋花海”濕地原生態濕地美景
  “確實漂亮,確實安逸。”12月20日,剛走進邛海濕地入口處,成都游客王森就舉起手中的相機,不停按著快門。“還有野鴨!怎麼它們不怕人?”走到湖邊,一大群野鴨和紅嘴鷗正在岸邊柳樹下游弋,見有人到來,也沒有飛走的意思。王森有些驚訝,“這裡的環境好,沒人傷害它們,它們也不怕人。”一位坐在一旁悠閑釣魚的老人回答說,“不信,你丟一些麵包渣過去,它們還會朝你游過來。”
  和王森一樣,不少來到西昌的游客,都對邛海濕地贊不絕口。而如今,邛海濕地的面積進一步擴大。12月22日,經過一年多的建設,邛海濕地五、六期恢復工程“夢尋花海”、“夢回田園”,揭開面紗,開園迎客。
  濕地五期恢復工程“夢尋花海”地處邛海東北岸,東起小花山西側,西臨邛海濱水岸線,南接六期“夢回田園”,北連三期“煙雨鷺洲”,規劃面積8341畝,其中陸域濕地面積6012畝,水域濕地面積2329畝。
  濕地五期以花為媒,以花點睛,著力構建“四季花海”、美麗絕倫的濕地生態系統。建成後,將形成“兩片四帶,一區一場”的功能分區。“兩片”是指官壩河口水土保持片區、小青河口水土保持片區;“四帶”為農田水質凈化林帶、北岸濕地恢復及展示帶、東岸岸線生態修複帶、公共活動支撐帶;一區為水禽及魚類繁殖保護區;一場為官壩河沉沙清淤場。以及“一軸繁花香四季,一岸一池一澤一花湖,一洲一山一島一花輪,一灣一寺三村多節點”的景觀結構佈局。總之,要的,就是原生態。
  濕地五期還修建了自行車綠道、景觀步道,形成主路支路相結合,小路貫穿各景區的基本格局。全長12公里道路連接多個功能景區和景觀節點的紐帶,供景區專用公交通行。自行車綠道全長12.05公里,游客可以在這裡騎車游覽。
  “夢回田園”濕地有山有水的田園風光
  濕地六期“夢回田園”位於邛海南岸的海南鄉境內,東西長約6公里,西起邛海灣酒店與四期濕地“西波鶴影”相接,東至核桃村張家果園與五期濕地“夢尋花海”相連,南以環湖路為界,北臨邛海海岸線,規劃面積3.08平方公里。項目建設按照濕地恢復工程與安置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的方式推進。
  “夢回田園”濕地規劃繼承一至四期濕地建設的成功經驗,更加突出自然性、生態性,堅持“去公園化,生態性、景觀性和功能性有機結合”的理念,通過恢復濱水天然濕地,保留、改造大面積的農耕濕地等措施,努力把夢回田園濕地建設成為高原淡水湖泊濕地修複和珍稀魚類、鳥類棲息地重建的典範,打造濕地生態旅游精品景點,打造現代農業種植示範窗口。
  “夢回田園”濕地總體佈局為“兩軸、三帶、六大旅游節點、五大現代農業種植示範區”。兩軸:以觀光車道、自行車綠道為主軸,以親水步道為次軸,形成橫貫東西的濕地游覽通道。三帶:從邛海岸由近及遠,從北向南依次劃分為魚類棲息景觀帶、濕地恢復景觀帶、生態田園景觀帶。六大旅游節點:在濕地恢復景觀帶,重點打造迎賓入口、古岸踏歌、魚躍汀州、芳澤飛鷺、東籬菜園、核桃村游客服務中心等六大旅游節點。六大有機農業示範區:在生態田園景觀帶,重點打造茉莉花種植示範區、玫瑰花種植示範區、中藥材種植示範區、藍莓種植示範區、苗木種植示範區、蓮藕種植示範區等六大有機農業種植示範區。
  一至六期共2萬畝成全國最大城市濕地
  從2009年開始,西昌啟動邛海生態保護與濕地恢復工程建設,該工程共分六期,規劃總面積2萬畝。
  2010年7月,位於邛海西岸北端的邛海濕地一期觀鳥島濕地竣工,占地450畝,大部分由林蔭、草坪、天然濕地和塘灣組成,退塘還湖2.84萬平方米,綠地面積4.46萬平方米,綠化率達86%。觀鳥島,顧名思義,是觀賞邛海鳥類的地方。一期濕地的建成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其平衡了環境保護和景區開發的固有矛盾,既恢復了濕地,又吸引了游客,這令不少人驚呼:原來,濕地還可以這麼建!
  一年後的2011年7月,邛海濕地二期“夢裡水鄉”建成開園。二期濕地面積達到2600多畝,更加註重“顯山露水,突出自然生態,具有田園特色”,重點突出濕地恢復、生態修複和邛海水質的凈化,自然濕地恢復區占該項目總面積的80%以上,是集生態恢復、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濕地公園。
  緊接著,2012年9月,總面積3530畝、總投資8.5億元的邛海濕地三期“煙雨鷺洲”開園。濕地三期建有生態防護林帶,宣教管護、水質凈化、生態利用、近自然恢復“四區”,深水游禽鳥類、淺水涉禽鳥類、林灌鳥類“三棲息地”,生態、氣象、物種、水質等多個科研監測點,形成了“一帶九園十八景”。
  與“煙雨鷺洲”同時建成的還有占地1750畝的四期濕地恢復工程“西波鶴影”。這一期濕地沿湖而建,南起邛海灣,北至邛海公園,東連邛海海岸線,西至108國道,自行車道和步道貫穿其間,是集游覽觀光、體驗刺激、感悟文化、品味生活等功能為一體的濱水景觀、生態走廊。
  從2009年到2012年,西昌已先後建成一期“觀鳥島”、二期“夢裡水鄉”、三期“煙雨鷺洲”、四期“西波鶴影”共8500畝濕地。從2013年10月開始建設的邛海濕地五、六期開園了,一至六期濕地面積已超過2萬畝,將圍繞邛海畫上一個圈,像是給邛海戴上了一圈美麗的花環,邛海水域面積也將恢復至上世紀的38平方公里,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濕地。
  生態保護要發展更要綠水青山
  在邛海濕地建設過程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涼山州委書記翟占一多次到現場調研。他強調,要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對邛海濕地進行全面保護和科學恢復,彰顯西昌生態田園城市魅力、建設山清水秀美麗涼山。涼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定走生態立州發展之路,加快建設邛海“國際重要濕地”和現代化的生態田園西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進行濕地恢復,取得了矚目成果。
  對於西昌來說,邛海是一顆明珠,也是這座城市最為寶貴的財富。邛海的多姿,得益於涼山州、西昌市對生態文明的理念更新,以及生態保護的持續投入。
  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量圍海造田、填海造塘,加之自然泥沙淤積,使邛海水面面積從正常蓄水位的31平方公里,降至27平方公里。近30年來網箱養魚、農家樂等無序發展,也使邛海的濕地生態功能受到嚴重破壞,邛海水質一度惡化。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涼山州、西昌市黨委政府將邛海的保護納入緊迫的工作議程,首先立法保護邛海生態環境,自出台《涼山彞族自治州邛海保護條例》後,先後相繼制定《實施細則》、《關於劃定邛海周圍建設工程區的公告》等。
  2002年,西昌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邛海總體規劃領導小組,通過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控制邛海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勢頭。
  2006年以來,西昌市投入巨資,積極改善環境基礎設施,開展了以水源保護、工業廢水治理和邛海、三河治理為重點的碧水工程,並先後建立了邛海污水處理廠和小廟污水處理廠,極大提升了西昌處理污水的能力。
  西昌還實施了邛海水體保護工程,建設水域重點保護區,禁止新建、擴建對水體有污染危害的建設項目,嚴格控制開展水上活動,徹底整治並永久停運邛海非法運營船隻。實施邛海截污工程,建成邛海1萬噸污水處理廠,一級截污乾管7.5公里、二級截污管網11.4公里、三級截污管網11公里,邛海周邊基本實現截污管網覆蓋。
  涼山州、西昌市還先後投入3.46億元,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邛海周邊可視範圍植被恢復工程,累計實施人工造林10萬畝,封山育林6.2萬畝,水土流失治理307平方公里,每年減少排入邛海泥沙30萬噸。
  在邛海生態保護和濕地恢復工程建設過程中,西昌市通過退田還湖、退塘還湖、退房還湖、截污管網建設及恢復天然濕地、建設小型人工濕地模式,大量種植水生、濕生植物等措施,邛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邛海區域環境全面優化。2012年,青龍寺、邛海水廠等監測點位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水標準,富營養程度為中貧營養,邛海區域空氣質量和噪音標準達到國家一級標準。
  為更好地保護和改善邛海生態環境,濕地五期在邛海東北岸鋪設總長15公里的截污乾管,採用雨污完全分流制,將從川興鎮範圍流入邛海污水全部截留入乾管,解決邛海東北岸點源水污染;通過航天大道東延線兩側百米防護林、環湖路北側水質凈化林、濱湖濕地多級生物過濾凈化等有效解決了邛海東北岸面源水污染問題;通過實施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設置沉沙清淤場等,有效緩解官壩河、小青河等入湖河流對邛海造成的淤積問題,在邛海東北岸構築起一條立體生態保護屏障,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邛海的水體污染。
  此外,還實施區域水源污染監測的基礎上,從疏浚、配水、生物治理3方面入手,改善邛海濕地水體環境和水體質量。通過疏浚,恢復貫通濕地內水體聯繫,通連外部水系,增強濕地水體的流動性;通過實施科學配水方案,實行動態監測,保證濕地保護區的生態用水和常年水質;通過生物治理,進一步發揮濕地的滯洪和調蓄功能,結合配置蘆葦、茭白等典型濕地植物,恢復濕地的自凈功能。
  2013年9月,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授予涼山州西昌市邛海濕地公園“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榮譽稱號。
  品牌效應濕地聚集更多人氣
  2006年,瀘山邛海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成為大香格裡拉旅游環線重要節點,2010年,西昌市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2011年,邛海濕地被批准為四川省濕地公園、涼山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基地。2012年,邛海濕地獲得“四川省風景名勝區十大最美景點”評選第一名、“四川省風景名勝區十大最佳資源保護景點”評選第一名。在“中國最美濕地展”中,中國濕地博物館把邛海濕地定位為“中國最美養生棲居地”。
  目前,邛海濕地正在申報“中國最佳野生鳥類觀賞地”、“國家濕地公園”、“國際重要濕地”等國家濕地品牌。
  這些榮譽帶來的品牌效應,正在逐漸顯現。2013年,西昌游客人數突破18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5.21億元,旅游滿意度調查測評達87.72分,高於全省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毫無疑問,今年游客人數將繼續增長。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冬天,到西昌曬太陽、過冬、康養的“候鳥老人”,超過了2萬人。
  依托西昌旅游的良好口碑,邛海濕地恢復工程中,拆遷安置的村民也有了良好的發展前景。濕地恢復工程以妥善解決老百姓的拆遷安置為前提,始終將百姓的幸福生活放在第一位,充分徵詢大家的意見建議,優先選定位置好、環境優、交通便捷的地方修建集中安置小區。安置小區堅持濕地建設與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相結合,濕地建設與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濕地建設與基礎設施配套相結合,堅持“形態、業態、文態、生態”四態合一的規劃理念。在規劃設計時,西昌還引入了發展家庭旅館、家庭客棧等模式,讓村民依托濕地開展旅游接待,引導村民以從前的靠土地為生,轉變為今後的靠生態旅游致富,確保安置村民能“搬得出,住得下,能發展”。  (原標題:2萬畝全國最大城市濕地盛裝登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mitc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